首页 > 时评 正文

时评

永葆人民公仆本色

稿件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: 2025-10-27 09:51:16
分享至:

  我们党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,要求党员干部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,永远铭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,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,永远不能脱离群众。

  众多优秀共产党员身体力行,不搞特殊化、不享特权,为我们树立了标杆。1935年冬,面对敌人严酷的物资封锁,抗联将士得不到基本的粮食和冬装供应。有人给杨靖宇赶制了一件皮大衣,他却严肃地说:“做这件衣服的成本,可以做三套或四套棉衣,那就可以解决三四个同志的困难,你们为什么要特别为我做件皮大衣呢?”后来,他把这件皮大衣送给了一名身体虚弱的同志。延安时期,谢觉哉主持中央党校工作,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,但他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学员对待,跟学员同吃一锅饭,同坐一块石头学功课。焦裕禄始终坚持“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”的原则,他一生俭朴,衣、帽、鞋、袜都是补了又补、缝了又缝。

  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,不搞特殊化、差别化,正是我们党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和铁的纪律。今天,没有“不一样”,不搞“特殊化”,既是情感认知也是行动实践,既是作风形象也是纪律规矩。党员干部无论职务多高、功劳多大,都应该保持公仆本色,谨记自己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,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,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,并把以权谋私、贪污腐败看成是极大的耻辱。

  慎小慎微,从日常生活、小事小节做起,不断锤炼过硬的作风、树立良好的形象。不虑于微,始贻于大;不防于小,终亏大德。与群众“不一样”的地方,常常潜藏在“不起眼”的小事小节中。对此,有些人不当回事,甚至认为“理所当然”,久而久之,就会积少成多、由量变到质变。比如,一些党员干部特权思想作祟,走上“张口要、伸手拿”的歧途,最终越陷越深,难以自拔,既逾越纪法红线,也损害了党的形象。党员干部只有时刻防止出现与群众“不一样”的地方,纠正“小事无妨”“小节无害”等错误认识,在第一次、第一步上严于律己、守牢底线,做到心有所畏、言有所戒、行有所止,才能抵制不良风气侵袭,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。

  党员干部永葆人民公仆本色,可以更好凝聚团结奋斗的力量。上下同欲者胜,今天,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,更需要我们发扬优良传统,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、共同奋斗,才能得民心、顺民意、聚民力,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,把宏伟蓝图变为辉煌现实。(向贤彪)

>>><<<